本報馬來西亞亞庇專電 (特派記者郭熠)今天上午,記者在科考隊專家羅伯良教授的帶領下考察亞庇中英小學,這是天津村先人建成的第一所學校,已有98年曆史。記者發現建築設計,這裡的孩子大多說著流利的漢語,寫著漂亮的漢字。
   羅伯良是馬來西亞歸僑、天津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授,他告訴記者,百年前下南洋的天津村先民很重視對後代的教育。到當地不到兩年,就用草藤、樹皮建成中英小學的前身“津僑學校”。近一個世紀里,這所小學歷經磨難,但村民們始終捐情趣用品錢捐物,使學校得以保存。
   如今的中英小學已變成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3層建築,外觀是方方正正的中式風格,學生人數也由最初的30名增至1000餘名。記者看到,校門口的校徽上醒目地印著校訓“禮義廉恥”;學生進入教室、辦公景觀設計室前,都會站在門口自覺整理衣冠、挺拔身姿;牆壁上印著諸如“讓每一個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”,“常常喜樂、面帶笑容”等標語;文體活動課很多,成績好的孩子都會得到獎勵……
   記者隨手翻開一本中文教材看到,課文多以對話體為主。27歲的天津村女孩張文瑜畢業於這裡,她告訴記者關鍵字:“多對話,是為了讓我們永遠不忘記祖先的語言。”實際上,馬來西亞的華文學校大多得不到政府補貼,接受華文教育的費用相當高。“儘管如此,村民還是堅持讓後代接受華文教育,並一直無私捐錢捐物給華文學校,就是為了讓後人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的真、善、美,不要忘了根。”羅伯良說。
   如今,馬來西亞的華文學校已達到1000多所,其成功的“品德教育”理念被奉為典範,被馬來文學校廣泛信用貸款學習借鑒。  (原標題:華文教育讓後人不要忘了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q56nqlp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